中醫過敏性皮膚炎該怎麼治療?原理是什麼? |
呼吸道過敏該怎麼治療?中醫有妙招 |
消化道過敏好惱人?悠美中醫拯救你 |
各種過敏可以透過什麼藥材緩解治療? |
過敏的日常保健要注意些什麼? |
過敏Q&A懶人包! |
健保署曾經統計過,大約5個人就有1個人會出現過敏的狀況。過敏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,但卻大大的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,有時候發作連睡覺都會因為身體發炎、打噴嚏、流鼻涕等無法專注,有些人甚至連上班都感到困難。今天悠美中醫來告訴你那些「你不知道過敏的小事」。
過敏性皮膚炎(如異位性皮膚炎、尋麻疹及濕疹)是一種慢性、復發性、炎性皮膚病,常伴有搔癢和皮疹,在台灣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病率約為10~20%,其中又以兒童最為常見。以中醫的角度來看,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病與幾下個因素有關:
1.先天稟賦:通常過敏性皮膚炎的患者都有過敏體質,這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。
2.外邪侵襲:風、邪、濕、熱等外邪侵襲人體,可能導致過敏性皮膚炎變得更嚴重。
3.飲食不節:過敏性皮膚炎盡量不要食用生冷、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,容易誘發或加重過敏的症狀。
4.情緒失調:情緒波動也可能會影響氣血運行,導致過敏性皮膚炎變得更嚴重。
我們將皮膚搔癢又分為「血虛型皮膚搔癢」、「風寒型皮膚搔癢」,並看看兩者有什麼不同?
|
血虛型皮膚搔癢
|
風寒型皮膚搔癢
|
---|---|---|
特徵 | 血虛型皮膚搔癢通常伴隨著長期的搔癢感,而不僅僅是暫時的刺癢。 | 搔癢感突發: 風寒型皮膚搔癢可能突發發作,且搔癢感較劇烈。 |
症狀 | 由於血虛,皮膚可能較乾燥,缺乏充足的潤濕。 | 可能伴隨著感受寒冷的症狀,如寒房加重。 |
祛散風寒 | 補血養血、滋陰潤燥 | 祛散風寒 |
常用處方 | 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黃、山藥、牛膝、山茱萸、丹皮、桂枝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 | 藍根、甘草、連翹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、荊芥、辛夷、生薑、白豆、甘草、桂枝 |
中醫治療過敏性皮膚炎的原則是辯證施治、扶正祛邪,常用的治療方法則包括:
✓內服中藥:根據患者的症狀、辯證施治,選用適合的中藥進行治療。
✓外用中藥:外用的中藥可以緩解皮膚搔癢等症狀。
呼吸道過敏其實是一種因免疫反應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發炎,通常的表現為咳嗽、呼吸短促、喘鳴呼吸聲、胸悶等。中醫的觀點認為,呼吸道過敏與體質、免疫系統、環境因素都有關係。面對呼吸道過敏,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分為「寒喘」或是「熱喘」,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。在急性期,使用宣肺、降氣、化痰的中藥,緩解喘鳴和咳嗽症狀,使用益氣養陰的中藥來增強抵抗力和調整免疫反應。
在飲食方面,除了要避免已知的過敏原,還需要戒菸和避免二手菸,並且定時清潔居家環境,選擇平性食物,避免辛熱或寒性飲食。
另外,穴位按摩也是不可少的調理方法。如睡前按壓定喘、足三里穴位,可以有助於緩解呼吸道過敏症狀。定喘穴位則位於頸部最凸的骨頭下方約0.5公分處,足三里穴位在膝蓋骨外側凹陷處,往下四隻指頭處。
消化道過敏是一種因為免疫反應而引起的慢性疾病,通常表現為腹瀉、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中醫認為,消化道過敏與體質、飲食、生活因素都有關係。在中藥治療上,中醫會根據不同患者的體質給予不同的藥物。在急性期,使用清熱、解毒、止痛的中藥,緩解腹痛和腹瀉症狀;在緩解期,使用調理脾胃的中藥,增強消化功能。飲食調理部分,除了避免食用過敏原,還要少吃油膩、辛辣、冷食,並多吃清單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過飽或飲酒。
此外,搭配穴位按摩也可以協助緩解消化道過敏,如按摩中院、足三里、大椎、關元等穴位,不僅可以調理脾胃,還可以改善消化道過敏。
消化道過敏 |
|
健脾益胃 |
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 |
化濕止瀉 |
蒼朮、厚朴、佩蘭、陳皮等 |
理氣止痛 |
香附、木香、枳殼、芍藥等 |
皮膚過敏 |
|
疏風解表 |
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蘇葉等 |
清熱解毒 |
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苦參等 |
燥濕止癢 |
茯苓、甘草、白蘚皮、地膚子等 |
呼吸道過敏 |
|
益氣健脾 |
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 |
解表散寒 |
麻黃、桂枝、荊芥、防風等 |
止咳平喘 |
杏仁、甘草、款冬花、荊芥等 |
中醫認為,過敏是因為人的正氣不足,邪氣乘虛而入所導致的,所以過敏的日常保健不外乎就是增強體質、避免接觸過敏原、注意保暖、保持心情愉悅等。
✓增強體質:過敏患者應該提高免疫力,透過適當的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等來增強體質。
✓避免接觸過敏原:過敏患者常見的過敏原包括:塵蟎、花粉、動物毛屑、食物等。
✓注意保暖:過敏患者應該注意保暖、避免受寒。因為受寒可能會導致過敏症狀更嚴重。
✓保持心情愉悅:過敏患者必須保持身心愉悅、避免情緒波動,因為情緒波動可能導致過敏症狀加重。